联系我们 恒生银行 恒生投资 服务热线:400-620-6608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中心  >  媒体报道
港股大涨!全球资金抢筹,最新研判来了
2025年02月17日 09:00:00   来源:中国基金报

今年113日以来,恒生指数自18600点附近开启反弹,截至214日收盘,恒生指数突破22000点,创出阶段新高,其间最高反弹幅度超20%;恒生科技指数自4160点左右展开反攻,最高区间涨幅超过30%。尤其自2月以来,受Deepseek引发AI热潮、外资情绪改善以及政策利好等因素推动,港股走出逼空态势,其表现在全球市场中遥遥领先。在整体持续上行后,港股一些重要指数已逼近去年高点。

这波反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当前港股处于什么阶段和市场位置?后市是否存在持续走牛的空间和可能性?今年港股韧性是否好于A股?投资者如何把握投资机遇?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恒生前海港股通精选混合基金经理邢程。


1、今年113日以来,港股自18600点附近开启反弹,至今最高涨幅接近15%,尤其自2月以来,港股的表现在全球市场中“遥遥领先”。在整体持续上行后,港股一些重要指数已逼近去年高点。如何看待这波反弹?主要支撑因素有哪些?

恒生前海港股通精选混合基金经理邢程:这波反弹从具体驱动因素拆解来看,涨幅的大部分是由股权风险溢价的收窄所贡献,而以美债收益率为锚的无风险利率略有下行和盈利预期上修均贡献较为有限。从不同维度的催化因素来看,我们认为本轮行情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归因。

基本面上,国内人工智能企业发布的DeepSeek模型,其通过高效架构和技术工程创新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人工智能应用扩散,我们认为该进展不仅为中国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打开了更大的发展机遇,更重要的是其有望提振市场整体情绪,甚至可能带动对中国资产的系统性重新定价。

政策面上,节前六部委联合发文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我们认为随着自上而下不断推动增量资金入市的政策落地,体现了监管层对资本市场的重视和呵护,整体市场的风险偏好有望同步提升,也为后续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了更好的政策环境。

流动性上,期间海外流动性单边走强趋势有所放缓,以美债收益率为锚的无风险利率近期略有下行,也对港股估值形成一定支撑。但展望来看,考虑目前美国通胀和就业仍具有韧性,同时特朗普政策的不确定性较大,海外流动性宽松趋势或仍会有反复。

地缘政治上,特朗普渐进式关税基本符合预期,短期影响相对可控,也有助于在短期内提升整体市场的风险偏好。但未来围绕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如何博弈和发展仍旧确定性偏低,还需要后续进一步跟踪和观察。


2、当前港股处于什么阶段和市场位置?中金公司指出,当前市场情绪接近20245月初的高点,技术指标上已接近超买。对此您怎么看?

恒生前海港股通精选混合基金经理邢程:如果我们使用港股市场的股权风险溢价作为市场估值和情绪指标,其计算过程既考虑到最新的企业盈利预期,也包含了不同时间点所面对的不同流动性环境,该指标显示目前港股估值和情绪所处的位置的确与20245月相若。但另一方面,横空出世的DeepSeek不仅强化了AI产业趋势,还极大提升了中国科技发展信心,为中美科技和生产力的博弈带来积极期望,因此本轮对中国资产重估的叙事与前几轮均也有所不同。但从估值方面来看,目前港股市场的估值水平从长期来看是仍然较有吸引力,中期来看我们看好港股市场或在波折中上行,国内经济增长政策变化以及美联储政策路径值得关注。


3、您认为港股后市的上攻动力如何?是否存在持续走牛的空间和可能性?

恒生前海港股通精选混合基金经理邢程:一方面,对于DeepSeek引发的一系列中国资产重估叙事,我们认为其持续性取决于市场能否看到国内AI和科技产业不断进展和突破的证据,以验证远期中美科技和生产力博弈齐头并进的预期,这或许是支持中国资产重估叙事的重要基础假设。

另一方面,2025年初以来指数级别的全面反弹,主要由股权风险溢价的收敛贡献,而其持续性无法只建立在较高的预期之上,我们认为后续市场仍要回归企业盈利的修复,企业盈利全面改善的抓手还是财政政策的有效发力和信用周期的逆转向上。因此,尽管流动性的边际宽松和风险偏好的修复可以促成阶段性反弹,但持续性还需要经济内生动力的支持,如更多宏观支持政策落地的配合,以进一步恢复居民和企业中长期信心。另一方面,考虑到港股估值仍旧相对较低,市场成分的盈利结构更好,都使得港股市场对潜在的企业盈利修复和政策信号更为敏感。


4、港股与a股相较而言,哪个更具性价比?有人认为今年港股韧性好于a股,您怎么看?

恒生前海港股通精选混合基金经理邢程:相较而言港股的阶段性表现可能优于A股,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上市公司结构方面,港股上市公司除金融地产等部分传统行业之外更偏重于互联网等新经济领域,而今年以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公司在AI大模型及其应用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DeepSeek引领的中国资产重估中或将最为受益。反观A股上市公司则更偏重于中游制造业和AI基础设施建设条线,当AI发展向下游延申的进程中,其受益程度或相较前者更为间接。

二是在流动性方面,目前海外资本在香港市场中的交易占比仍然较高,港股是海外资金配置中国资产的“第一站”,中国资产重估的叙事提升了外资的风险偏好和投资意愿。另外,尽管考虑到目前美国通胀和就业仍具有韧性,同时特朗普政策的不确定性较大,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节奏仍会反复博弈,但海外流动性整体处于宽松周期的大趋势维持不变。港股流动性对于海外流动性更为敏感,另外港元是采用挂钩美元的联系汇率,美元进入降息周期传导至港元资产路径更为直接。

三是在股东回报方面,港股上市公司分红回购力度较A股更强,2024年前三季度,港股市场约有237只个股进行了回购,合计回购金额约2012亿港元,同比增长约172%,其中回购家数、规模均创同期历史新高。


5、展望2025年,您认为影响港股市场的核心因素有哪些?

恒生前海港股通精选混合基金经理邢程:展望2025年,如上所述我们认为港股市场走势可能与2024年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即“强预期,弱现实”的脉冲模式仍可能延续,直至宏观经济的好转可以从政策、数据、企业盈利等多方面交叉验证。因此,我们认为市场可能仍然以震荡向上格局和结构性机会为主。另一个重要观测点,就是中国AI和科技产业能否持续取得进展和突破,这或许将支持远期中美科技和生产力博弈齐头并进的预期,进而推动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

我们认为后续市场仍要回归企业盈利的修复,企业盈利全面改善的抓手还是财政政策的有效发力和信用周期的逆转向上。另一方面,考虑到港股估值仍旧相对偏低,市场成分的盈利结构更好,都使得港股市场对潜在的企业盈利修复和政策信号更为敏感。

海外方面,考虑到目前美国通胀和就业仍具有韧性,同时特朗普政策的不确定性较大,短期内市场对美联储的降息预期仍将进行摇摆博弈,但我们认为基准情形下2025年联储或维持降息趋势,直至回到中性利率。由于港股对外部流动性更为敏感,美元降息周期或将阶段性对港股市场估值的分母端形成一定支撑。另外,在中美利差和人民币汇率的约束下,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或将为国内货币政策提供更多宽松的条件和窗口期,这也有助于为降低国内相对偏高的融资成本打开空间,经济托底政策加码的预期升温,提振港股市场风险偏好,也有助改善分子端的企业盈利预期。


6、结合对港股未来走势的预期,您认为哪种投资风格有望占据主导?配置结构上,哪些方向及细分领域值得投资者关注?

恒生前海港股通精选混合基金经理邢程:我们在2025年看好科技成长风格和具备确定性股东回报的价值风格。行业结构上,我们主要关注三条主线的投资机会:

一是政策刺激下的需求边际提振的机会,其中包括家电、新能源车、商用车、消费电子等行业。在整体需求较难全面提振的背景下,结构上的政策刺激有望对相关细分行业的需求邢程边际拉动,进而带来产业机会。

二是科技创新趋势下的产业升级机遇,其中包括TMT和生物医药等板块。我们看到,科技创新趋势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生产力提升的浪潮,科技创新也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我们看好长期具备核心竞争力并且在产业迭代变革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引领者。

三是具备确定性股东回报的高股息资产,其中包括电信、能源、公用事业和金融等行业。我们认为,在不确定的增长及政策环境下,高股息资产可以提供稳定分红的确定性收益。长期维度下,在利率中枢持续下行、远期经济增速放缓等宏观不确定性的周期中,高股息资产在相对资产荒的环境下依然具备较高的相对投资价值。


7、作为基金经理,能否简单介绍下接下来的港股投资策略及配置逻辑?

恒生前海港股通精选混合基金经理邢程:在基金的投资思路方面,一方面我们保持港股科技板块中盈利边际改善的龙头企业的配置仓位,以捕捉港股市场对于增长修复和政策信号边际变化而表现出的更大弹性;另一方面,通过配置具备股东回报确定性的高股息标的等方式控制市场震荡期间的下行风险。在组合的风格上我们依然坚持聚焦大科技,并继续围绕具备核心竞争力并且在行业迭代变革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引领者进行布局。

我们认为中期来看市场或在波折中上行,国内经济增长政策变化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路径值得关注。影响香港市场定价的分子端企业盈利和分母端流动性因子均有望得到边际改善,相对较低估值水平不仅将为市场抵御外部波动提供缓冲,也有望使港股市场对潜在的增长修复和政策信号更为敏感,从而提供更大的弹性。我们将关注成长板块中盈利改善、对流动性敏感型行业,如互联网、科技硬件、新能源车和创新药等行业,同时关注具备股东回报确定性的优质高股息标的长期配置机会。


风险提示: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详情请阅基金法律文件。